千年练塘,文脉悠长。这座孕育了陈云的江南古镇,以“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资源为底色,在上海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试点中,依托“农文旅商体展”六业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9月12日,由青浦区委宣传部、青浦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青浦区练塘镇委员会、青浦区练塘镇人民政府联合开展的“看见中国·青浦 Discovering China in Qingpu”练塘镇媒体沙龙活动在东厍村满山乡村客厅举行。练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峰;练塘镇城市推荐官,太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欢峰;上海满山乡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CEO白俊熠;练塘镇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和美综合网格站长张晨,与主持人徐梓嘉,围绕“新质江南,和美练塘——练塘镇高质量发展铸就‘长三角三色赋能高地’”主题,共话练塘在六业融合与和美乡村中的实践与未来。
作为上海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试点镇,练塘镇科学规划“一核二廊三色四大五环”架构,以徐练村、东庄村、东厍村为核心,串联起红色长廊、生态走廊与产业廊道,形成“一带一核两翼多点”的发展格局,为六业融合搭建起空间骨架。还在建设中的21公里乡野漫游公路如同一条丝带,将沪苏湖高铁练塘站、道路河道、生态农场、文旅节展紧密相连,也将成为了游客们周末微度假的最新“网红打卡地”。同时,探索培育“乡村 CEO”专业人才,为融合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借力沪苏湖高铁练塘站,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协同,把练塘的生态产品、文化IP推向更大市场。
乡村的闲置资源,是六业融合的“沉睡资本”。“我们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传承’,让老房子、旧厂房焕发新生,村民真正从乡村振兴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受益者’。”高峰介绍道。
东厍村的实践最具代表性。“满山乡遇”运营团队对全村48栋闲置宅基房、700平米集体用房进行系统性改造。如今,老农房变成了“满山居”精品民宿集群,配套引进“野姜咖啡”“丹叔厨房”等特色餐饮,还打造了乡村客厅等公共空间。
阿特麦文创园则是“旧厂房变身金名片”的典型。园内的土布染织、茭白叶编结非遗工坊,既传承了老手艺,又开发出文创产品,数字平台“阿特麦云”一年卖出10万单手作体验课与文创产品,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闭环,还带动百亩农田发展农事体验。阿特麦直播间,去年售出练塘茭白10万斤,今年练塘大米在直播平台的销量更是节节攀升。1000平方米的华府艺术中心年均策展12场次,展览时长超320天,让“老厂房”变成了“文化展厅”。
现在的练塘,“沉睡的资产”变成了“增收的活水”:农房变成民宿、厂房变成园区、林地变成研学基地,资源盘活的过程中,历史记忆得以保留,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的合理引导,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更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房屋出租有租金、家门口上班有工资、集体盈利有分红,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四金”增收,六业融合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户家庭。
“近年来,我们主动打破主体壁垒,不断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民共享”协同格局,让更多力量投身融合发展,东厍村的整村运营为六业融合在乡村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案例”,高峰说。
“最大的挑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计,而是‘共识的建立’”,作为东厍村整村运营产业方负责人,白俊熠坦言,项目初期,村民们会担心老宅租出去会被破坏,担心企业赚了钱自己没收益。“这时候,镇党委、政府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让我们企业有信心在练塘的乡村扎根创业。”
东厍村整村运营的成功离不开政府、村、企业的协同发展,满山与东厍村共同成立了联合管委会,由“村委会+产业方”联合组成,从排摸制作详细的“资源摸底台账”,到将闲置资源的位置、面积、现状一一登记,最后做出“改造不破坏原有风貌”原则下的“样板房”,同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就业优先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全方位保障村民利益。
“东厍村整村运营‘跑得稳’,网格治理的‘兜底保障’有一份功劳。” 张晨讲起和美综合网格如数家珍。
东厍村和美综合网格站实行“6+3”人员下沉模式,党建、城运、城管、民政、农技、市场监管6个领域,公安、消防、营商服务3个分支,共26人常驻网格,成功把“小事”解决在一线,真正让村民住得安心,让游客玩得舒心,为六业融合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作为练塘镇城市推荐官,张欢峰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从一根太北茭白讲到一枝东厍绣球花,从革命往事讲到和美乡村新画卷。张欢峰说,“红、绿、古”三色,是练塘的底色,也是“新质江南 和美练塘”的发展根基。
红色是练塘的精神根脉。今年是陈云诞辰120周年,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感人故事,都在传递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内核。
绿色是练塘的生态底色。在9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万多亩涵养林郁郁葱葱,万亩良田生机勃勃,太浦河、拦路港的清水潺潺流淌,得天独厚的一方水土,孕育了练塘茭白“水中人参”的美誉,“练塘茭白”更是上海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蔬菜品种。讲到练塘的生态,张欢峰忍不住向观众推介:夏天漫步在涵养林里,抬头是白鹭掠过树梢,低头是萤火虫绕膝飞舞,像走进了童话世界。
古色是练塘的历史记忆。1100余年的建镇史,留下了大量明清风貌建筑、10余座古桥,还有田山歌、茭白叶编结、土布染织技艺、桉叶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守护了练塘的历史记忆,又推动了农文旅融合,让乡愁有了可感、可触、可体验的载体。
围绕“三色”资源,练塘推出“绿色生态游”“红色文化游”“古色漫步游”三条主线,今年更抢抓“三个小镇”机遇,升级“红色研学”“最忆江南”系列精品路线名村民就近就业,周边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0%。
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2025上海练塘茭白节暨古镇文化旅游节即将于9月27日-10月3日期间举行。高峰说:“我们把节展赛事与生态资源、文化特色深度绑定,让‘绿水青山’成为游客沉浸式体验的‘天然舞台’,让‘流量’切实转化为‘留量’‘增量’。”
连续16年举办的“练塘茭白节”,是练塘“生态+农业+文旅”盛会。游客可以下田采茭白、河边品“三白”,体验农事乐趣;可以逛文创市集,亲手编结茭白叶、品尝茭白披萨;还能沿着 Ⅲ 类以上水质的河岸线,参与水乡生态徒步。去年茭白节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今年即将举办的第十七届茭白节,将创新“社会力量协同、大众广泛参与、消费引流赋能”模式,通过发放消费券、直播间红包雨、优惠大礼包等形式,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东厍村的“绣球花节”则是“小众IP出圈”的典范,小红书、抖音平台点击量破千万。
除了节,还有赛。2024年以来,练塘镇已经举办或承办百人参赛以上的体育赛事18场,刚刚结束的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练塘段),把赛道铺在乡野公路、穿进滨水景观带,太浦河沿线赛道风光在社交媒体刷屏,即将开跑的2025长三角十公里路跑巡回赛·青浦站参赛人数将超500。
“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四季节庆矩阵’,春夏秋冬都有练塘特色节庆活动,同时做大做强节赛品牌,与长三角协同结合,推动人才、资金、客源跨区域流动,为六业融合注入更多新质生产力”,张晨说。
沙龙的最后,高峰表示:练塘的六业融合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练塘将继续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脉,不断探索“农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江南古镇的新时代篇章。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